%0 Journal Article %T 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残体的恢复再生能力和在土壤中的分解特性 %A 宋思文 %A 沈佐锐 %A 倪汉文 %A 马铭烨 %A 李志芳 %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P 1359-1364 %D 2011 %X 在华北平原,外来入侵植物黄顶菊[Flaveriabidents(L.)Kuntze]是一种农田和生态环境中的恶性杂草,使用除草剂清除势必威胁到农业生产尤其是蔬菜生产的安全性。本课题研究了黄顶菊的不同部位离体茎段和残留部分的恢复再生能力;并采用土壤培养试验,研究了含氮量为12.2g·kg-1的黄顶菊烘干残体和含氮量为23.3g·kg-1的白三叶草残体在土壤中的分解过程及矿质氮的供应能力,探讨人工拨除的黄顶菊作为绿肥的可能性。试验表明,黄顶菊不同部位离体茎段的再生能力达10%~80%,不同大小的残留部分再生能力达70%~100%。因而人工除草后必须将拔除的黄项菊残体带出田间以防其再生。在整个60d的土壤培养期间,黄顶菊和白三叶草残体均表现为施入土壤的前10d内表观CO2-C日释放量最大,以后趋于平稳;但黄顶菊残体处理土壤的CO2-C日释放量一直低于白三叶草。黄顶菊残体处理的土壤微生物量氮高于白三叶草残体处理及土壤对照;微生物量碳则为黄顶菊残体处理低于白三叶草残体处理,且与土壤对照相近。在培养的前20d,黄顶菊残体分解过程中显著固定了土壤矿质氮素,培养40d后的表现为矿质氮释放。黄顶菊残体具有提高土壤氮素营养和微生物量,增肥土壤的作用,人工拨除的黄顶菊经灭活处理后可以作为绿肥施入田间。 %K 黄顶菊 %K 入侵杂草 %K 恢复再生能力 %K 土壤微生物碳氮 %K 矿质氮 %U http://www.ecoagri.ac.cn/zgstny/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62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