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耕作历史和种植制度对绿洲农田土壤有机碳及其组分的影响 %A 张俊华 %A 李国栋 %A 南忠仁 %A 肖洪浪 %A 赵丽萍 %J 自然资源学报 %P 196-203 %D 2012 %R 10.11849/zrzyxb.2012.02.003 %X ?耕作历史和种植方式是影响黑河绿洲农田土壤总有机碳及其组成的重要因素。研究结果显示,随着耕作时间的延长,土壤总有机碳(TOC)、活性有机碳(AOC)、惰性有机碳(NOC)的含量均呈增加趋势,但AOC、NOC的增幅存在差异,AOC因性质活泼,对农业活动等措施引起的变化较NOC有较快响应,因此,在耕作的初期(0~5a),AOC的增幅高于NOC,而20a的耕地NOC增幅大于AOC,之后达到AOC与NOC的增幅接近(>100a)的动态发展趋势,表明总有机碳含量积累的过程是AOC与NOC增幅逐渐接近、NOC积累增速的过程。>100a的耕地,因种植方式不同,剖面上TOC、AOC、NOC含量呈现出:油菜地>普通玉米地>制种玉米地>小麦地。分析发现,绿洲区近年来大面积种植制种玉米引起TOC、AOC、NOC发生改变,增加秸秆或牲畜粪便的归还量是提高土壤有机碳的有效途径。 %K 耕作历史 %K 种植制度 %K 土壤有机碳 %K 黑河绿洲区 %U http://www.jnr.ac.cn/CN/abstract/abstract234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