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种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 %A 解开治 %A 徐培智* %A 李康活 %A 周少川 %A 陈建生 %A 唐拴虎 %A 张发宝 %A 黄旭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P 1107-1113 %D 2009 %R 10.11674/zwyf.2009.0518 %X 采用变性梯度凝胶电泳(DGGE)技术,研究了不同种植模式对土壤细菌群落多样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种植模式下DGGE图谱条带的数量及亮度有较大区别,且有几条特征性条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0—15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菜稻菜模式”(RVCs)>“休闲轮作模式”(FRCs)>“蔬菜连作模式”(VCCs);15—30cm土层细菌群落的丰富度、多样性指数及均匀度指数均表现为:FRCs>RVCs>VCCs。UPGMC聚类分析表明,RVCs处理的细菌群落结构相似性较低。主成分分析表明,对各主成分起分异作用的主要是RVCs和FRCs;与主成分因子1正相关程度较高的种植模式为:RVCs和VCCs,与主成分因子2正相关程度较高的是FRCs。可见,水稻土细菌群落多样性与种植模式密切相关,这些变化对土壤细菌群落有重要的调节作用。 %K 种植模式 %K 土壤 %K 土壤细菌 %K 群落多样性 %K 种植模式 %K 土壤 %K 土壤细菌 %K 群落多样性 %U http://www.plantnutrifert.org/CN/abstract/abstract13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