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两种生态条件下氮素调控对不同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 %A 李旭毅 %A 孙永健 %A 程洪彪 %A 郑宏祯 %A 刘树金 %A 胡蓉 %A 马均 %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P 773-781 %D 2011 %R 10.11674/zwyf.2011.0500 %X 以Ⅱ优498水稻为试材,在温江和汉源两种生态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及氮肥运筹方式对宽窄行、三角形、扩行减株稀植和抛秧栽培等4种栽培方式水稻干物质积累、产量及构成因素的影响。结果表明,各栽培方式在两地最佳施氮量均为N180kg/hm2。在此施氮量下,宽窄行和三角形栽培氮肥运筹措施以基肥:蘖肥:穗肥比例为6:3:1最佳,扩行减株稀植栽培方式以5:2:3最佳,抛秧栽培温江点和汉源点分别为4:1:5和5:2:3最佳。不同栽培方式在温江点均可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提高群体颖花量和生物产量而获得高产;汉源点三角形栽培通过适宜的氮肥调控措不仅生物产量极显著提高,还维持了较高的收获指数(HI),增产潜力显著高于其他栽培方式。此外,宽窄行栽培较扩行减株稀植栽培具有一定的边际效应,生态条件和氮肥调控措施的改变对其物质积累和产量的影响与后期群体大小和温光条件有关;抛秧栽培抽穗前干物质生产优势明显,在不同生态条件下采取适宜的氮肥后移措施来提高其抽穗后的干物质积累是其高产的关键。 %K 水稻 %K 生态条件 %K 栽培方式 %K 氮素调控 %K 干物质积累 %K 产量 %U http://www.plantnutrifert.org/CN/abstract/abstract27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