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沙坡头人工植被固沙区天然降水的入渗和分配研究 %A 王新平 %A 李新荣 %A 张景光 %J 中国沙漠 %D 2002 %X 土壤、植被冠层与大气界面间(SVAT)物质传输过程日益成为水文学研究最感兴趣的领域,降水量的迁移与转换是非灌溉区SVAT主要的物质传输过程。干旱半干旱区稀疏灌丛蒸散量占降水量的90%以上,因此对降水入渗与水分在土壤内植物根际区再分配的研究显得十分重要。试验于2001年8月17日至9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沙坡头试验站进行,主要观测人工植被荒漠灌木柠条(Caraganakorshinskii)灌丛固定沙丘降水入渗与再分配过程。结果表明:在7次不连续降水过程中,土壤入渗深度与降水强度呈简单线性相关关系,土壤入渗速率约为降水强度的10倍。当次降水过程中降水强度小于0.46mm·h-1时,土壤入渗速率约为0cm·h-1,此时的降水对沙区土壤基本上没有水分补给作用。受荒漠灌木柠条根系吸水作用的影响,其根系密集剖面深度40~140cm内降水水分入渗积累不明显。降水入渗速率及入渗深度受土壤剖面初始含水率多寡而变化,干燥土壤剖面有助于提高瞬时入渗速率。降水以后随着时间的推移,人工固沙区微环境内空气温度、湿度等气象条件适宜,柠条生长进入相对旺盛阶段,其根系密集层140cm深度处土壤含水率在总体上下降的过程中,表现出昼消夜长的趋势,试验期间翌日8:00时土壤含水率值略高于前一日20:00时水分值0.1%~0.3%。 %K 固定沙丘 %K 人工植被 %K 柠条灌丛 %K 沙坡头 %U http://zgsm.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456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