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空间变差函数的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格局演化 %A 闫人华 %A 熊黑钢 %A 张 %J 中国沙漠 %D 2014 %R 10.7522/j.issn.1000-694X.2013.00184 %X 以1975-2010年间8个年份的产业数据为基础,在ArcGIS的支持下,运用空间变差函数和克里格(Kriging)插值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五五”—“十一五”时期新疆县域产业结构分布的时空格局演化特征及其机理。结果表明:新疆县域产业结构水平分布的空间相关性和自组织性较强,由空间自相关引起的结构化分异也十分明显,但空间关联效应的作用范围有减小趋势。2000年以前,基台值逐渐增大,而块金值和块金系数不断降低;之后,出现前者减小,后两者逐渐增大的趋势。这反映出前期(1975-2000年)县域产业结构的空间差异性不断增强,结构化分异对其影响日趋增大;而后期(2000-2010年)差异性减弱,随机性因素的影响逐渐增强。东南—西北方向的产业结构水平均质性最好,而东北—西南方向上异质性显著,形成“高原—平原—洼地”的阶梯结构,成为推动新疆产业格局演化的主要作用方向。“五五”—“九五”期间,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距日趋拉大。产业结构的“高原”面不断扩大至北疆、东疆的大部分区域,其峰值经历了“单簇峰三峰鼎立天山北坡产业峰值带”的空间演化过程。而“洼地”范围变化较小,主要集中在南疆的阿克苏西南部、和田、喀什地区。“十五”时期以来,东北—西南方向区域间产业结构水平的差异性有所减小,“高原”面基本不变,但“洼地”范围明显向西南方向缩小至喀什地区,促使“平原”面范围不断扩大。资源禀赋、区位条件、历史基础和区域政策环境是促使产业结构时空格局发生演化的重要因子,其中改革开放、西部大开发等国家重大战略对新疆产业空间格局演化的推动作用较为明显。 %K 产业结构 %K 空间变差函数 %K 时空演替 %K 新疆 %U http://zgsm.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26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