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运用电子记录技术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 %A 沈君辉 %A 李平 %A 刘光杰 %J 应用生态学报 %P 1090-1094 %D 2005 %X 运用电子记录技术和蜜露量测定法,对浙江富阳和安徽长丰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进行了致害性检测.结果表明,在2、4和6h3种记录时间处理下,在感虫对照水稻品种taichungnative1(tn1)和高抗白背飞虱水稻品种rathuheenati(rht)上,韧皮部取食时间的tn1/rht比值相对稳定,将2h确定为电子记录检测白背飞虱田间种群致害性的较短记录时间.富阳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在n22(wbph1)、arc10239(arc,wbph2)、adr52(wbph3)、n'diangmarie(nd,wbph5)上分泌的蜜露量之间没有显著差异,且均显著低于在tn1上的;在arc和adr52上的韧皮部取食时间也没有显著差异,同时显著地短于在tn1上的.长丰的白背飞虱种群在n22和arc上的蜜露量没有显著差异,在adr52和nd上的蜜露量也不存在显著差异,但在前2个品种上的蜜露量显著高于后2个品种,在adr52上的韧皮部取食时间(22.3min·2h-1)也显著地短于在arc上的(49.8min·2h-1).浙江富阳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没有发生致害性的变化,而安徽长丰的白背飞虱田间种群则对n22和arc产生了一定的适应性,有致害性变化的趋势.电子记录技术为快速、准确检测白背飞虱种群致害性及监测其变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手段. %K 白背飞虱 %K 电子记录 %K 取食行为 %K 致害性 %K 水稻 %U http://www.cjae.net/CN/abstract/abstract1610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