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鳜塘底泥修复方法的初步研究 %A 王亚军 %A 林文辉 %A 吴淑勤 %A 潘厚军 %A 石存斌 %J 南方水产科学 %P 7-12 %D 2010 %R 10.3969/j.issn.1673-2227.2010.05.002 %X 研究了6种不同处理方法对鳜(sinipercachuatsi)塘底泥理化和生物性质的影响,并探讨了底泥理化因子和生物因子之间的相互关系。试验结果表明:1)池塘底泥经过处理后理化性质有所改变,碱化提高底泥酸碱度(ph)和可交换性钙含量,热熏显著降低底泥水分,提高碳/氮(c/n);2)干燥、干燥后再破碎、施无机氮肥等手段能显著提高土壤呼吸强度(p﹤0.05),其中干燥后再破碎效果最显著,提高了52.3%;3)土壤理化因子中对土壤呼吸强度的直接影响力(按绝对值大小)排序依次为ph>c/n>有机质>水分>总氮(tn)>总磷(tp),而tn和tp对土壤呼吸的影响是通过其他理化因子间接表现出来的;4)综合评价结果显示,各修复方法中整体效果最好的是干燥后破碎,其次是干燥,碱化效果最差,综合得分分别为0.905、0.895和0.695。试验结果不仅为鳜塘连作障碍的克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也为其他水产动物疾病的预防和健康养殖提供了新的思路。 %K 鳜 %K 连作障碍 %K 底泥 %K 改良 %K 理化性质 %K 土壤呼吸 %U http://www.schinafish.cn/CN/abstract/abstract8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