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辽宁海城及其邻区地震活动性研究 %A 刘财 %A 郑确 %A 田有 %A 柳云龙 %A 冯晅 %J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P 1348-1356 %D 2014 %X 由于受到台站分布不理想、速度结构研究不准确以及震相拾取误差等因素的影响,常规地震定位结果精度较低。因此,研究收集了辽宁省地震台网的地震目录及震相数据,采用双差地震定位方法,对海城及其附近地区(39°N-43°N,120°E-126°E)20a的1400多次地震进行重新定位。与原始定位结果相比,双差定位结果表明1)震中更加呈条带状集中,尤其在40.5°N-41.0°N,122.0°E-123.0°E区间,与该地区的海城河-大洋河断裂带走向相一致;2)该地区地震多发生于地下5~20km,与该区中地壳存在的低速高导层相对应;3)深度剖面图显示,大部分地震沿垂直向下柱状分布,原因是该处有粉碎性破裂带,从地下25km处延伸到近地表。双差定位算法使得定位后均方根残差的平均值由0.74s下降到0.26s。辽宁地区的地震震级与发生地震数量有关,地震数量陡然增多,大地震发生概率增大。 %K 双差定位方法 %K 断裂 %K 地震预测 %K 辽宁海城 %U http://xuebao.jlu.edu.cn/dxb/CN/abstract/abstract101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