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覆盖栽培方式对旱地冬小麦越冬期间土壤温度的影响 %A 芦俊俊 %A 刘炜 %A 杨君林 %A 姚鹏伟 %A 王峥 %A 高亚军 %J 麦类作物学报 %P 1181-1189 %D 2013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3.06.019 %X 为筛选出旱地冬小麦适宜覆盖栽培方式,通过微型温度记录仪连续观测越冬期间冬小麦田10和20cm深度土壤温度的变化,比较旱地秸秆覆盖(SM)、地膜覆盖(FM)、垄沟模式(CM)和无覆盖模式(CK)的麦田土壤温度效应。结果表明,整个越冬期间所有覆盖处理的土壤日均温显著升高,总体增幅表现为CM>FM>SM。越冬后期(2月1日-2月20日)土壤温度变化与总体趋势差异明显,FM的增温幅度大于CM;与CK相比,SM的土壤日均温显著降低,具体表现在温度昼夜变化上,其中10cm土层温度除在8:00-11:00升高外,其他时间降低,20cm土层温度均下降(10∶00-14∶00差异不显著)。越冬前期,覆盖栽培10cm土层的增温值均高于20cm土层,越冬中期以后则相反(越冬后期土层间增温值差异显著)。S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相对于CK没有变化或者显著降低,而日最低温度则提高,因此降低了土壤温度日较差;CM的土壤日最高温度在越冬后期降低,而在越冬中前期升高,而且土壤日最低温度也升高且增幅更大,因此土壤温度变幅显著降低;FM同时提高了土壤日最高温度和最低温度,最终没有显著改变土壤温度变幅。 %K 旱地 %K 土壤温度 %K 覆盖栽培 %K 冬小麦田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6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