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基因型小麦对热处理的响应 %A 郭秀林 %A 李慧聪 %A 刘子会 %A 蒋红霞 %J 麦类作物学报 %P 514-519 %D 2013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3.03.019 %X 为进一步揭示小麦耐热性的生理机制,以黄淮海地区正在推广的24个小麦品种(系)为材料,分析了不同小麦基因型苗期和生育后期细胞膜热稳定性和获得耐热性的差异。结果表明,不同品种(系)不同生育期耐热性差异较大,苗期热致死时间变化范围为13~50min;34℃高温诱导使热致死时间显著延长,变化范围变为50~200min,品种(系)间植株获得耐热性差异较大;大田条件下,灌浆期正常植株热致死时间与苗期相近,而成熟期随气温升高和生育进程热致死时间延长,变化范围为10~60min。开花后5~7d高温诱导能显著延长生育后期植株热致死时间,植株将获得耐热性,并一直保持至成熟期。25℃下正常生长植株的旗叶SOD和POD活性均随生育进程而升高;高温诱导使灌浆期SOD和POD活性分别升高和降低,同时抑制成熟期SOD和POD活性的进一步升高,且对POD活性作用更大,苗期获得耐热性强的品种(系)的抗氧化酶活性对高温诱导的反应明显。 %K 小麦 %K 获得耐热性 %K 膜稳定性 %K 抗氧化酶活性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3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