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 %A 丁锦峰 %A 杨佳凤 %A 訾妍 %A 封超年 %A 朱新开 %A 李春燕 %A 彭永欣 %A 郭文善 %J 麦类作物学报 %P 129-136 %D 2013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3.01.022 %X 为给长江中下游稻茬小麦超高产(>9000kg·hm-2)生产提供理论依据,以中筋小麦新品种扬麦20为材料,通过氮素运筹(氮肥使用量、施用时期和比例)和基本苗调控建立稻茬小麦不同产量水平群体,研究超高产小麦群体磷素积累、分配与利用特性。结果表明,不同产量水平小麦群体整个生育期磷素积累动态变化均可采用Richards方程拟合。超高产群体拔节期至开花期、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成熟期磷素积累量分别达28、22、46、68kg·hm-2,显著或极显著高于高产群体。超高产群体磷素吸收高峰出现在拔节期至开花期,其次为开花期至成熟期。开花期茎鞘、穗及成熟期颖壳+穗轴、籽粒中磷素积累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分别达21、8、9和45kg·hm-2以上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花后叶片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显著线性负相关,茎鞘磷素转运量与籽粒产量呈极显著线性正相关,叶片磷素转运量低于9kg·hm-2,茎鞘磷素转运量高于15kg·hm-2才有利于实现超高产。超高产群体百公斤籽粒吸磷量为0.84~0.88kg,磷素利用效率为113.60~118.93kg·kg-1,磷收获指数为0.64~0.67。 %K 小麦 %K 稻茬 %K 超高产 %K 磷素积累 %K 分配与利用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3012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