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13年鄂西北小麦条锈菌群体毒性结构分析 %A 樊玉 %A 薛楠 %A 李高宝 %A 李强 %A 王保通 %J 麦类作物学报 %P 1739-1745 %D 2015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5.12.019 %X 为了解鄂西北地区小麦条锈菌群体的毒性组成及多态性分布,对2013年分离自鄂西北冬繁区的109份小麦条锈菌标样进行了毒性结构分析。结果发现,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毒性结构复杂,109份标样共鉴定出13个已知的生理小种,其中CYR33及CYR32出现频率分别为44.95%和38.53%,为当地优势生理小种;其余11个生理小种频率均低于3%;致病型以Hybrid46和水源11致病类群为主。鄂西北小麦条锈菌毒性多样性水平具有显著差异,在物种水平上,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68.42%,Nei’s遗传多样性指数为0.14,香农信息指数为0.24;在群体水平上,丹江口、枣阳点小麦条锈菌的毒性多样性水平最高,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7.89%;荆州、潜江点的毒性多样性水平最低,多态性位点百分率为5.26%。被测菌的毒性相似系数在0.94~1.00之间。相似系数阈值在0.95时,12个群体可被分为3个较大的毒性类群。 %K 小麦条锈菌 %K 生理小种 %K 毒性多态性 %K 毒性聚类分析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121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