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耕作方式对冬小麦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 %A 董慧 %A 仲延龙 %A 齐龙昌 %A 汪和廷 %A 张玉琼 %A 宋贺 %A 董召荣 %J 麦类作物学报 %P 542-547 %D 2015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5.04.15 %X 为探讨耕作方式对冬小麦不同生育时期内源激素含量及产量的影响,在大田条件下,设3种耕作方式(耕翻+镇压,旋耕+镇压和旋耕),在小麦各生育时期定期取样,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离、测定小麦5种植物内源激素的含量,并测定各处理小麦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结果表明,在小麦越冬至抽穗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较高;在抽穗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GA3、ZT含量最高,进入灌浆期,耕翻+镇压处理下小麦叶片及根的IAA、SA、GA3、ZT含量下降缓慢,且ABA含量较低。耕翻+镇压处理下的小麦产量较旋耕+镇压及旋耕处理分别提高了3.74%和9.41%,且与旋耕处理的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因此,3种耕作方式处理下,耕翻+镇压有利于提高小麦促生长类激素含量,降低小麦促衰老类激素含量,增加小麦有效穗数,促进籽粒灌浆,提高小麦千粒重,有利于实现小麦的高产优质。 %K 冬小麦 %K 耕作方式 %K 内源激素 %K 产量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5041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