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不同种植方式下小麦主要性状与产量的关系 %A 赵虹 %A 杨兆生 %A 阎素红 %A 王俊娟 %A 梁文科 %J 麦类作物学报 %P 60-64 %D 2001 %R 10.7606/j.issn.1009-1041.2001.01.016 %X 本文以近年黄淮麦区大面积推广应用和正在参加区试的30个品种(系)为材料,在两种种植方式下,对9个主要性状进行了方差分析、遗传力分析、相关分析和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在方差分析中,除行区法中的总穗数外,其它性状均达极显著水平。在相关分析中,穗粒重与产量的相关在两种种植方式下表现一致,达显著水平;行区法中还有株高、小穗数和穗粒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显著水平,穴区法中还有总穗数与产量的相关达极显著水平。在通径分析中,直接遗传通径系数,行区法为:穗粒数>穗下节间>总穗数>穗长>株高>穗粒重>千粒重>小穗数;穴区法为:穗粒数>千粒重>株高>小穗数>总穗数>穗长>穗下节间>穗粒重。在遗传力分析中,千粒重、穗粒重、穗长、穗下节间长度、株高的遗传力较高,说明在早代选择有效。 %K 小麦 %K 产量 %K 方差分析 %K 相关分析 %K 遗传力 %K 农艺性状 %K 种植方式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1011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