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麦杂种优势群分类方法的比较研究 %A 蒲宗君 %A 刘仲齐 %A 杨武云 %A 颜泽洪 %A 郑有良 %J 麦类作物学报 %P 17-20 %D 2004 %R 10.7606/j.issn.1009-1041.2004.04.152 %X 分类的方法和依据不同,小麦群内和群间杂种优势的测定结果也不同。为了客观评价各类方法的优劣,作者根据小麦产量性状、产量性状的一般配合力、RAPD标记等将小麦品种(系)分别归为不同的类群,试验结果表明:以RAPD标记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好,GroupI与GroupⅢ间具有明显的杂种优势,它们F1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高达18.8%。以产量构成因素为分类依据效果稍差,但仍能区分开优势群和非优势群,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最高为15.06%。以一般配合力为分类依据效果最差,群间杂种的平均产量优势甚至不及群内杂种,最高的群内杂种优势也仅有12.1%。因此认为小麦杂种优势群的建立应以RAPD标记为主要依据,兼顾产量性状,而根据亲本的一般配合力无法准确预测杂种的产量优势。 %K 小麦产量 %K 间杂种 %K 杂种优势群 %K 一般配合力 %K 产量优势 %K RAPD标记 %K 产量性状 %K 依据 %K 平均 %K 预测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415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