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麦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研究进展 %A 郭月霞 %A 王小利 %A 宋亚珍 %A 谢惠民 %A 唐宁丽 %J 麦类作物学报 %P 105-109 %D 2004 %R 10.7606/j.issn.1009-1041.2004.03.129 %X 随着小麦近缘植物外源遗传物质不断导入普通小麦,对小麦中外源遗传物质的鉴定方法的研究不断得到深入。目前,鉴定方法有传统的形态学、细胞遗传学及生化标记与原位杂交、分子标记等。本文从不同层次对这些鉴定方法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并对其优缺点和应用前景进行了讨论。形态标记简单直观,但其数目少,多态性差;染色体计数和染色体构型分析能反应染色体在结构和数目上的变化,但无法确定外缘染色体的来源与易位位置,且费时费力;染色体分带对带有特征带的整条或大片段易位特别有效,对不显带的小片段无能为力;同工酶和种子贮藏蛋白常被用来鉴定部分同源染色体归属,稳定性好,但其标记的数量比较有限;分子原住杂交能准确鉴定是否含有外缘染色体,但无法明确附加、代换及易位的哪一条外源染色体或染色体片段;RFLP、RADP、AFLP、SSR、SCAR和STS等分子标记以多态性高、不受季节环境影响而被广泛采用,但其在染色体定位上还需与其它鉴定方法相结合。小麦中外源遗传物质鉴定的准确性依赖于以上鉴定方法相互结合,相互验证。 %K 小麦 %K 近缘植物 %K 外源遗传物质 %K 鉴定方法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403129&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