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小黑麦、小麦和黑麦淀粉粒形态特征及酶解特性的差异 %A 李春艳 %A 陆振翔 %A 李诚 %A 李卫华 %A 曹连莆 %J 麦类作物学报 %P 520-525 %D 2010 %R 10.7606/j.issn.1009-1041.2010.03.026 %X 为了解小黑麦、小麦和黑麦三种作物间淀粉粒形态特征及酶解特性的差异,用扫描电镜观察了这三种作物在籽粒灌浆、种子萌发和酶解过程中淀粉粒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种皮是三种作物籽粒灌浆早期淀粉积累的主要场所,此后种皮淀粉逐渐减少直至消失。在籽粒灌浆过程中,大约从花后6d,胚乳中淀粉粒开始快速积累,直径变大,小黑麦淀粉粒发育快于小麦和黑麦。在种子萌发和酶解过程中,淀粉粒直径逐渐变小,其表面赤道凹槽和小孔部分更易被酶解,发芽6d后淀粉粒被水解成两个部分。总淀粉粒的酶解效率和大淀粉粒含量呈正相关。三种作物大淀粉粒比例和直径以及抗酶解性均表现为:小麦>小黑麦>黑麦。 %K 小黑麦 %K 小麦 %K 黑麦 %K 淀粉粒 %K 形态特征 %K 酶解特性 %U http://www.tcrop.net/mlzw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326&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