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江平原水田灌溉-排水过程中铁形态变化及输出贡献 %A 潘晓峰 %A 阎百兴 %A 祝惠 %A 王莉霞 %J 环境科学学报 %P 1087-1092 %D 2010 %X 采集三江平原农田灌溉地下水、稻田积水、渠系排水、土壤侧渗水,并采用切向超滤技术分离水体中不同形态铁,分析在灌溉排水及地下侧渗水中铁的迁移特征,并估算水田排水中铁的输出贡献.结果表明,在灌溉排水过程中,铁主要以低分子量形态和酸性不稳定形态迁移,地下水中Fe2+含量占可溶态铁的80.45%;地下水抽取到稻田后Fe2+含量显著降低,络合态铁含量升高,稻田积水中络合态铁占可溶态铁的75.50%;稻田积水排入渠系后,络合态铁中不稳定弱配位铁含量降低13.58%,其他铁形态变化不大.稻田积水通过地下侧渗进入渠系,随侧渗水体深度加深,Fe2+含量升高,络合态和胶体态铁含量降低,地下侧渗水向渠系水主要提供络合态和胶体态铁.三江平原湿地水田化改变了水体中铁的输出形态,同时,排水过程中铁的输出也对河流形成补给,水田灌溉排水过程可溶态铁的输出通量约为390kg·a-1·km-2,输出系数为0.186,灌溉-排水过程中残留在稻田土壤中铁的量约为1460kg·a-1·km-2,残留在排水渠系土壤中铁的量约为250kg·a-1·km-2,这对三江平原水土环境产生了深远影响. %K 农田灌溉排水 %K 铁形态 %K 侧渗水 %K 铁输出通量 %K 三江平原 %U http://www.actasc.cn/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0902002&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