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超声波-缺氧/好氧消化过程污泥EPS、酶活性及菌落数的变化研究 %A 姚炜婷 %A 孙水裕 %A 郑莉 %A 尹光彩 %A 李楚华 %A 蔡明山 %A 许燕滨 %A 童文锦 %J 环境科学学报 %P 1925-1932 %D 2011 %X 为研究超声波促进污泥缺氧/好氧消化的机理,采用最佳超声波参数(超声频率28kHz,超声密度0.1W·mL-1,超声时间15min,超声间隔时间12h)与缺氧/好氧消化衔接进行间歇试验,研究了消化过程中污泥胞外聚合物(EPS)组分(蛋白质、多糖、DNA)和相应溶出物占总量的比例,以及酶活性(蛋白酶,脱氢酶)和菌落数的变化趋势,同时以未经超声处理的消化过程作对照.结果表明,在最佳超声波条件下,消化10d后消化污泥的VSS去除率达到40.14%,高出对照污泥20%,同时释放出大量可溶性物质,说明该超声参数对污泥消化效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超声波-缺氧/好氧消化过程中,超声污泥和对照污泥的EPS组分占总量的比例基本相同,表明超声波促进污泥消化不会引起各组分所占比例的改变.污泥的酶活性随消化时间的增加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消化第4d达到峰值.消化前5d,超声污泥的蛋白酶活性大于对照污泥,由于蛋白酶活性的增加和生物反应速度的加快,增加的可溶性物质被大量降解,有机物降解比例提高,因此,超声污泥的VSS去除率大于对照污泥.而脱氢酶活性的变化趋势与对照污泥基本相同,其变化趋势不能用于表征超声波对消化过程的促进作用.污泥的活菌数同样呈先增加后减少的变化趋势,但活菌数的测定方法存在较大误差性,其变化趋势有待进一步的验证. %K 剩余污泥 %K 超声波处理 %K 缺氧/好氧消化 %K 胞外聚合物 %K 溶出物 %K 酶活性 %K 活菌数 %U http://www.actasc.cn/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1130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