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土高原东部山区两种灌木群落的土壤碳通量研究 %A 李洪建 %A 严俊霞 %A 李君剑 %A 曾朝旭 %A 潘恬豪 %J 环境科学学报 %P 1895-1904 %D 2010 %X 用动态气室法对2个灌木群落(样地1:黄刺玫+荆条Rosaxanthina+Vitexnegundo;样地2:沙棘Periplocasepium)的土壤碳通量进行了连续4年(2005~2008年)的定位测定,研究灌木群落土壤碳通量的年内、年际变化与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关系.结果表明:土壤碳通量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点,受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土壤碳通量的最大值出现在土壤温度和水分均较高的月份,最低值出现在3、12月以及其它较为干旱的月份;2个灌木群落4年土壤碳通量的平均值分别为(5.20±4.02)、(3.21±2.38)、(3.48±2.48)、(2.73±1.46)μmol·m-2·s-1和(6.10±4.31)、(3.90±2.54)、(3.89±3.07)、(3.92±2.71)μmol·m-2·s-1(以CO2计),4年的总平均值为(4.02±3.08)μmol·m-2·s-1.2个灌木群落4年土壤碳通量的总平均值分别为1002和1169g·m-2·a-1(以C计),样地间差异不显著(p=0.35).剔除土壤水分胁迫时测定的数据后,指数函数可以很好地拟合土壤碳通量与土壤温度的关系,方程的决定系数分别在0.47~0.85和0.78~0.85之间;样地1和样地2的土壤碳通量温度敏感性指数(Q10值)分别在1.88~2.73和3.61~4.28之间.土壤水分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在样地1较为明显.但是,对4年测定所有数据的分段分析表明,生长季土壤水分对土壤碳通量影响显著(p<0.05),非生长季土壤温度对土壤碳通量影响显著(p<0.05).用包含土壤水分和土壤温度的4个双变量关系方程可提高模型的预测能力,R2值在0.52~0.89之间.研究结果可为黄土高原东部山区灌丛土壤碳通量乃至生态系统碳平衡研究提供参考. %K 土壤碳通量 %K 土壤温度和水分 %K 季节和年际变化 %K 关系模型 %K 灌木群落 %K 天龙山自然保护 %U http://www.actasc.cn/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91126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