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2008年奥运前后北京城、郊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变化特征 %A 刘辉 %A 贺克斌 %A 马永亮 %A 赵晴 %A 段凤魁 %A 梁林林 %J 环境科学学报 %P 177-185 %D 2011 %X 2008年6月至9月,在北京城区清华大学和郊区密云水库开展大气颗粒物观测,采集了PM2.5样品共180个,并获得了PM2.5及12种水溶性离子的质量浓度.观测期间城区和郊区PM2.5浓度接近,分别为68.9μg.m-3和52.9μg.m-3;二次无机离子SO42-、NO3-和NH4+是PM2.5中含量最高的水溶性离子(三者占水溶性离子的比例达90%以上)并具有较高的区域贡献.奥运前后北京及周边地区的一系列临时减排措施使得污染物(SO2、NOx)排放量呈逐时段降低的趋势,并使得奥运期间(8月8日~8月24日)PM2.5及水溶性离子浓度均降至观测期间最低值(C2O42-除外).然而,观测期间PM2.5水溶性离子浓度的变化特征并不完全一致,NH4+占PM2.5比例的变化幅度明显小于SO42-和NO3-,NO3-浓度受源排放变化的影响程度比SO42-更加明显.这些复杂的变化特征表明,除污染物源排放外,气象条件也是影响PM2.5及其水溶性离子浓度的重要因素.气团来源分析显示,南方气流的区域性缓慢传输是导致奥运前(7月20日~8月7日)两个PM2.5重污染过程的关键成因,而北方洁净气流频繁、快速的输入则是导致奥运期间PM2.5浓度显著降低的重要原因之一. %K 北京奥运会 %K PM2.5 %K 水溶性离子 %K 后向轨迹 %U http://www.actasc.cn/hjkxxb/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5070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