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江”地区中甸弧普朗成矿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成因 %A 任江波 %A 许继峰 %A 陈建林 %A 张世权 %A 梁华英 %J 矿物岩石 %D 2011 %X 普朗斑岩铜矿床是中国西南“三江”地区新发现的具超大规模的印支期斑岩铜矿床,其成矿岩体的斑岩具有高的Sr含量(289×10-6~1200×10-6,平均值为820×10-6)、Sr/Y(23~92)和La/Yb(平均值为16.4)比值和相对较高的MgO和Mg#值(>59),并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和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等成分特征,这与形成于俯冲岛弧环境埃达克岩的地球化学组成相似,表明可能存在一个板片熔体在成岩和成矿过程中的贡献。同时高Th/Y、Ba/La、Rb/Sr和Ba/Sr比值,以及相对较高的(87Sr/86Sr)i同位素比值(0.70560~0.70574)和较低的εNd(t)(-2.85~-2.20),指示有一个富集组分参与了成矿斑岩的形成过程,这个富集组分可能是普朗地区的岛弧地壳基底物质,也可能是俯冲沉积物。岛弧地壳物质或俯冲沉积物、或两者与板片熔融的埃达克质熔体进行了一定程度的相互作用,导致成矿斑岩“混合”型地球化学的组成。初步提出,普朗斑岩铜矿床可能是在东侧的甘孜-理塘洋晚三叠世俯冲过程中形成的,俯冲作用在早期形成了具有岛弧成分特征的石英闪长玢岩,其后板片熔融形成的埃达克质熔体增加,并混合了一定数量的上覆地壳物质或沉积物,产生了更酸性的、并具有较高氧逸度的埃达克岩岩浆,上侵到普朗地区的地壳中形成成矿斑岩和相关的斑岩铜矿床。 %K 斑岩铜矿 %K Sr-Nd同位素 %K 印支期 %K 普朗 %K 中甸弧 %U http://www.yskw.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4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