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青海玉树东莫扎抓铅锌矿床围岩蚀变和黄铁矿- 闪锌矿矿物学特征及意义 %A 刘英超 %A 杨竹森 %A 侯增谦 %A 田世洪 %A 宋玉财 %A 张洪瑞 %A 于玉帅 %A 薛万文 %A 王富春 %A 张玉宝 %A 康继祖 %J 矿物岩石 %D 2011 %X 青海玉树地区的东莫扎抓铅锌矿床是"三江"沉积岩容矿贱金属成矿带中的重要矿床之一。矿区过去研究鉴定出多种蚀变类型和矿物种类,但不同蚀变在矿区的空间分布特征、不同矿物中元素含量特点、矿物相互之间的时间和空间关系均不清楚,从而导致所指示的找矿意义也不明确。为此,作者进行了系统岩矿石光薄片的显微镜下鉴定、矿区主要硫化物――黄铁矿和闪锌矿的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典型矿石中重要金属元素含量的ICP-MS测定等工作,以期为上述问题的认识提供详实的基础资料。研究发现,与矿化有关的蚀变主要有白云石化、黄铁矿化、硅化和重晶石化4种类型,其中白云石化贯穿于成矿的前4个阶段,分布基本遍及矿区;黄铁矿化和硅化在S3和S4两个硫化物沉淀阶段发育,前者和铅锌矿化紧密伴生,后者主要发生在矿区主逆冲断裂以南;重晶石化在S2和S4两个阶段出现,但仅在矿区主逆冲断裂以南的多条断裂附近局限性发育。ICP-MS分析发现典型矿石中存在含量较高的Cd。电子探针成分分析发现:在S3阶段,黄铁矿中S、Fe含量和S/Fe原子比普遍高于理论值,有一定量的As、Cu存在,Co/Ni比值一般大于1;闪锌矿中S含量和S/Zn原子比较理论值偏高,Zn含量较理论值稍低,有一定量的Cd、Fe存在;黄铁矿S/Fe和闪锌矿S/Zn原子比在流体活跃部位明显高于理论值;球形黄铁矿、草莓状和皮壳状闪锌矿从边部到核心某些元素含量存在规律性变化。在S4阶段,闪锌矿较S3阶段颜色浅,Zn含量低,S/Fe原子比高。综合岩相学特征和电子探针分析结果,指出:在S3阶段,S源相对金属离子充足,黄铁矿沉淀之初热液环境稳定,随着闪锌矿的沉淀,含矿流体的温度、S离子活度和pH值降低,但Cd/Zn比增高,此阶段矿区存在两处流体活动中心;S4阶段流体较S3阶段温度低,硫逸度高。综合以上讨论,提出了在矿区和区域上寻找同类铅锌矿化的具体建议,并在矿区指出了4处具有找矿前景的位置。 %K 东莫扎抓 %K 类MVT %K Pb-Zn矿床 %K 蚀变 %K 黄铁矿 %K 闪锌矿 %K 矿物学特征 %K 铅锌找矿 %U http://www.yskw.ac.cn/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10301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