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沿海常见棘毒鱼类的毒性研究──日本鬼鮋背鳍棘中的毒腺结构 %A 刘晓萍 %A 于业军 %A 张克凌 %J 海洋与湖沼 %D 1999 %X 于1996年6月–1997年6月,在山东青岛、日照沿海采集日本鬼鲉,采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技术观察其背鳍棘中毒腺的形态结构,研究其致毒机理。结果表明,日本鬼鲉背鳍的毒腺呈梭形,位于背鳍棘背外侧的两纵沟内,有结缔组织包绕。在毒腺内发现两种类型的细胞:Ⅰ型细胞的胞质为均质状,单核;Ⅱ型细胞胞质内充满颗粒,未见细胞核。两种毒腺细胞均呈多边棱柱体,呈辐射状排列。Ⅰ型细胞胞质电子密度中等,有均匀分布的细小颗粒,细胞内仅见少而散在分布的线粒体和线头状结构;Ⅱ型细胞颗粒为许多囊泡及电子密度不同的颗粒状物质。腺体内下方的组织内有一种小细胞,其胞质内含有溶酶体样结构,其内涵物与Ⅰ型细胞胞质类似。提示该毒腺的细胞不同于哺乳动物的分泌细胞。 %K 日本鬼鮋 %K 毒腺 %K 结构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yh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199906003&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