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应用长链不饱和烯酮重建末次间冰期以来冲绳海槽中部SST变化 %A 周厚云 %A 李铁刚 %A 贾国东 %A 朱照宇 %A 迟宝泉 %A 曹奇原 %A 孙荣涛 %J 海洋与湖沼 %D 2007 %X 为了解自末次间冰期以来这一地区的古海水表层温度变化,应用气相色谱技术对取自冲绳海槽东侧的Z14-6孔的长链(C37)不饱和烯酮进行了分析。结果发现,该孔U37k在0.83—0.95之间,其变化趋势与两种浮游有孔虫N.dutertrei和G.sacculifer的氧同位素组成一致。根据U37k重建的SST在24.0—27.5°C之间变化,最高值27.5°C出现在MIS-5,最低值24°C出现在MIS-2(LGM)。从LGM到全新世SST增加约2°C。这与早期在附近地区根据U37k重建的SST变化趋势一致。根据重建的SST自LGM以来的变化,作者认为现代黑潮洋流系统最晚在约10kaB.P.后已在冲绳海槽重新建立。许多早期研究揭示的黑潮在7.5—7kaB.P.的加强可能与全新世大暖期有关。 %K SST %K 不饱和烯酮 %K 冲绳海槽 %K 黑潮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yh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0705007&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