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繁殖习性及其产卵场修复的研究 %A 吴常文 %A 董智勇 %A 迟长凤 %A 丁峰 %J 海洋与湖沼 %D 2010 %R 10.11693/hyhz201001005005 %X 采用对比分析方法, 观察了曼氏无针乌贼的繁殖习性, 比较了不同产卵附着物的附卵效果,选择典型产卵场(中街山列岛海区)进行附着物的调查。结果表明, 曼氏无针乌贼有较高等复杂的性行为, 有显著的求偶、争偶及雌雄搏斗现象, 乌贼交配对其它乌贼交配有诱导作用; 乌贼对附卵基有严格选择, 没有充足适宜的附卵基, 不仅使乌贼产卵时间延迟、数量减少, 而且易被水流冲散、沉入底部致受精卵大量死亡, 是影响乌贼繁衍的重要因素; 附卵基附卵效果依次为聚乙烯(PE)绳、聚丙烯(PP)绳、钢筋、竹子、木头, 颜色依次为黑色、蓝色、红色、黄色, 形状依次为圆柱体、正三棱柱体、正长方体、扁长方体, 粗度以直径0.25—0.50cm 为宜, 此外附卵基间应有适当空隙; 目前, 中街山列岛海区柳珊瑚(Plexaauraa sp.)生物量为0.15—0.64 棵/m2, 平均生物量为0.32 棵/m2, 资源数量趋于恢复, 但远不能适应乌贼资源修复需要。增殖放流试验表明, 修复乌贼资源的可能性很大, 但在加大增殖放流工作的同时, 必须尽快开展产卵场生态环境修复尤其是产卵附着物修复工作。 %K 曼氏无针乌贼 %K 繁殖行为 %K 附卵基 %K 产卵场修复 %U http://www.marinejournal.cn/hyyhz/ch/reader/view_abstract.aspx?file_no=201001005&flag=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