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45SrDNA和雷蒙德氏棉gDNA为探针的草棉FISH核型研究 %A 王坤波 %A 宋国立 %A 王春英 %A 刘三宏 %A 刘方 %A 李懋学 %A 黎绍惠 %A 张香娣 %A 王玉红 %J 棉花学报 %P 264-273 %D 2008 %R 1002-7807(2008)04-0264-10 %X 草棉基于荧光原位杂交(FISH)的核型公式为2n=2x=26=16m+10sm(6sat),短臂和长臂的相对长度分别为1.43~4.14和3.34~5.18,染色体长度比(最长与最短染色体的比值)是1.63。染色体组有6个随体,都定位在最后3条染色体的短臂上,其中位于第12和第13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和罗丹明镜像中明显可见,但位于第11号染色体的随体在DAPI镜像中观察不到。检测到6个(3对)NOR信号,与随体同位,1对位于染色体端粒,2对紧接着丝粒。雷蒙德氏棉基因组DNA(gDNA)作探针时,在体细胞染色体上检测到GISH-NOR,其数量、位置和大小与45S探针的NOR相同,说明FISH核型比以前常规核型(非FISH核型)更精确。结合本试验室其它FISH资料,推断A基因组棉种在作为供体形成异源四倍体棉种以来,一些串连重复序列如rDNA可能发生了很大变化,包括扩增、易位或缺失等。对于D基因组特有的GISH-NOR的一个可能解释,就是D基因组棉种的rDNA拷贝数远远多于A基因组棉种。NOR或者GISH-NOR位点等方面的进一步研究,有助于探讨rDNA基因进化和功能,并作为一种标记应用于棉属构建染色体序号定位的物理图谱。 %K 基于荧光原位杂交的核型 %K 草棉 %K GISH-NOR %K rDAN进化 %U http://journal.cricaas.com.cn:8083/Jweb_mhxb/CN/Y2008/V20/I4/2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