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库车前陆逆冲带异常高压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藏形成的作用 %A 皮学军 %A 谢会文 %A 张存 %A 田作基 %A 邹华耀 %J 科学通报 %P 84-90 %D 2002 %X 在综述沉积盆地内异常高压形成机制的基础上,对库车前陆逆冲带的异常高压的分布、特征及其成因机制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库车前陆逆冲带之西部克拉苏构造带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下第三系至下白垩统中;构造挤压作用及其构造侵位是其异常高压形成的主要机制,下第三系膏盐岩层的封闭也是其重要原因.东部依奇克里克构造带的异常高压主要分布于下侏罗统阿合组,其异常高压不是由欠压实、而主要是由生烃作用引起的,构造应力也起了重要作用.不同的异常压力分布和成因机制对油气藏的形成具有不同的作用.克拉苏构造带K-E储层为一它源的异常高压系统,成藏的条件之一是烃类(T-J烃源岩)沿断层向上运移至K-E储层,并在其中聚集成藏,而这一运移和聚集过程受到K-E储层异常高压系统的控制.依奇克里克构造带异常高压封闭体系是造成T-J储层溶蚀孔隙不发育,导致储集物性差的主要原因;而依南2号构造T-J储层物性差是该构造缺乏石油聚集、形成天然气藏的主要原因. %K 异常高压 %K 构造侵位 %K 生烃作用 %K 油气成藏 %K 库车前陆逆冲带 %U http://csb.scichina.com:8080/CN/abstract/abstract36823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