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西南印度洋中脊区悬浮硫化锌颗粒及与热液活动的关系 %A 孙晓霞 %A 杨作升 %A 范德江 %A 刘明 %J 科学通报 %P 825-832 %D 2014 %R 10.1360/csb2014-59-9-825 %X 对西南印度洋洋中脊热液活动区7个站的多层水体悬浮颗粒物进行了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观察和能谱(EDX)分析研究,在有限的悬浮体滤膜范围上发现了29粒悬浮硫化锌颗粒,具有形态完整、部分完整和溶蚀强烈的多种形态.采用SEM和EDX联合分析的方法,进行了硫化锌矿物相的识别,并分析了其有效性和有限性.闪锌矿的溶蚀程度各异,可能与羽状流阶段性喷发导致的在水体中存留的时间不同有关.21VII-CTD7站闪锌矿占总数50%以上,其中12粒的铁含量较高,显示了与毗邻活动热液区的成矿阶段对应良好.21VI-CTD3站硫化锌矿物数量居第二位,仅1粒含铁,与相近的不活动热液区的性质对应较好.东部5站硫化锌颗粒数量少,且均不含铁,可能与它们距较高温和中温热液活动区较远有关.以上结果表明硫化锌颗粒形态、组分特征和数量与热液活动区的位置和性质存在一定的对应性. %K 西南印度洋 %K 洋中脊 %K 热液活动 %K 悬浮硫化锌 %K 矿物相分析 %K 闪锌矿 %K 纤锌矿 %U http://csb.scichina.com:8080/CN/abstract/abstract5136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