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历史时期哈密绿洲的时空分布特征与动力机制 %A 魏建斌 %A 张多勇 %A 康利军 %J 干旱区研究 %P 182-187 %D 2014 %X 早在5万年前,哈密盆地就有中国北方原始人的生活痕迹,如哈密七角井、三道岭文化遗址。到公元前14世纪末和13世纪,哈密五堡、四堡等地的塞人已过着定居生活。进入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伊吾卢地成为哈密有文字史料记载的第一块绿洲。唐代设置伊州,下辖伊吾、纳职、柔远3县,绿洲分布范围明显扩大。元代在哈密力(哈密)屯垦,明代设哈密卫,绿洲分布范围有所扩大。至清代,哈密绿洲分布范围迅速扩大。民国时期,坎儿井的大量开凿,使哈密绿洲在老绿洲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新中国成立后,开辟了大片新绿洲。哈密绿洲的地理分布经历了从冲积-洪积细土平原泉水易岀露带到修渠和开凿坎儿井引沟水、泉水或地下水灌溉地和低山带,再到冲积-洪积砾质平原和干燥剥蚀风蚀平原的过程。这一结果是在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双重影响下形成的,清代以前自然因素占主导地位,清至民国时期人文因素开始发挥重要作用,新中国成立后,人文因素最终占据主导地位。 %K font-size %K 10.5pt %K mso-bidi-font-family %K 宋体 %K mso-font-kerning %K 1.0pt %K mso-ansi-language %K EN-US %K mso-fareast-language %K ZH-CN %K 历史时期 %K 绿洲 %K 时空分布 %K 动力机制 %K 哈密')" %K href="#">mso-bidi-language %K AR-SA">历史时期 %K 绿洲 %K 时空分布 %K 动力机制 %K 哈密 %U http://manu20.magtech.com.cn/Jweb_ghqyj/CN/abstract/abstract890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