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分析 %A 邵景安 %A 李阳兵 %A 魏朝富 %A 谢德体 %J 地理科学进展 %P 31-40 %D 2006 %R 10.11820/dlkxjz.2006.05.007 %X 借用景观空间格局指数分析重庆岩溶区景观格局框架,辨识影响景观格局的驱动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岩溶区景观分布不均匀,少数几类控制着整体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被分割程度较低,破碎化现象不明显,空间异质化程度低。各亚区景观多样性,均处于最大值2.81的中间段,有一种或少数几种景观类型起支配地位。人工干扰程度和丰富度依I、II和III区地势降低的态势而增加,异质化程度、不均匀性和优势度则呈相反趋势。分维数差异不明显,形状指数变幅较大,不同区景观嵌块体几何形状较复杂且差异悬殊。森林景观嵌块体密度和分离度按I、II和III区的顺序依次增加,耕地、园地和居民工矿用地则分别依次减少。边界密度除了III区水域为63.03外,其余都在1.82~9.14之间。景观整体特征I和II区相似,而与III区存在显著差异。内地质作用在大的环境背景下控制着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基本框架,外营动力在较短时空尺度上决定岩溶区景观格局特征的纵深态势。研究可为区域岩溶景观格局调控、景观规划和生态经济的持续发展等宏观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为岩溶区区域生态安全评价积累数据基础。 %K 环境分异 %K 景观格局 %K 驱动因素 %K 岩溶地区 %K 重庆 %U 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CN/abstract/abstract1206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