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清代旱灾与气候特征 %A 奚秀梅 %A 赵景波 %J 地理科学进展 %P 1180-1185 %D 2012 %R 10.11820/dlkxjz.2012.09.009 %X 通过对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文献资料的搜集整理,研究了该区清代旱灾等级、频次、周期和气候特征。结果表明,鄂尔多斯高原地区清代旱灾频次较高,约0.34次/a,以轻、中度旱灾为主。该区旱灾的发生具有明显的阶段性,1701-1780年、1821-1845年和1876-1911年为多发阶段,1644-1700年、1781-1820年和1846-1875年为低发阶段。约90%的旱灾发生在春、夏季或春夏连旱。该区清代旱灾有7a左右的短周期,23-29a左右的中周期和54a左右的长周期;各等级旱灾有准5a短周期,特大旱灾的第1主周期是17a。干冷多风的区域气候环境,以及农业活动是该区旱灾发生的两个主要原因。推测该区清代发生大旱灾和特大旱灾年份的年降水量约为200~250mm,年蒸发量约为2400~2600mm。该区清代气候可划分为6个阶段1644-1700年→1701-1780年→1781-1820年→1821-1845年→1846-1875年→1876-1911年,对应的年降水量特征为多→少→多→少→多→少,而蒸发量和风沙天气特征为少→多→少→多→少→多。确定1762-1766年、1875-1878年、1899-1902年为3个干旱气候事件,推测这3个干旱气候事件期间年平均降水量为230mm左右,蒸发量为2500mm左右,大风沙尘天气频繁。 %K 等级 %K 鄂尔多斯高原 %K 干旱化 %K 旱灾 %K 小波分析 %U http://www.progressingeography.com/CN/abstract/abstract1328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