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56-2000年中国潜在蒸散量变化趋势 %A 任国玉 %A 廖要明 %A 陈峪 %A 陈德亮 %A 高歌 %J 地理研究 %D 2006 %R 10.11821/yj2006030002 %X 摘要: 利用1956-2000年全国580个气象站的逐月气候资料,采用FAO推荐的彭曼-孟蒂斯公式计算潜在蒸散量,对中国及十大流域这45年的潜在蒸散量时空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进行了分析,并采用偏相关分析方法,对造成潜在蒸散量变化的主要气候影响因子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45年中除松花江流域外,全国绝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的潜在蒸散量均呈现减少趋势,南方各流域(西南诸河流域除外)年和夏季潜在蒸散量减少趋势尤其明显。1980-2000年和1956-1979年两时段多年平均年潜在蒸散量差值表明,我国大部地区1980-2000年时段较前一时段减少,山东半岛、黄河和长江源区、西南诸河的中西部以及宁夏等地则增多。分析还表明,全国及大多数流域的年和四季潜在蒸散量与日照时数、风速、相对湿度等要素关系密切,但这45年日照时数和/或风速的明显减少可能是导致大多数地区潜在蒸散量减少的主要原因 %K 中国 %K 潜在蒸散量 %K 彭曼-孟蒂斯公式 %K 变化趋势 %U http://www.dlyj.ac.cn/CN/10.11821/yj2006030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