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三峡蓄水后长江口凤鲚汛期生物学特征及捕捞量变动 %A 刘 %A 凯 %A 徐东坡 %A 段金荣 %A 张敏莹 %A 方弟安 %A 周彦锋 %A 施炜纲 %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D 2013 %X 分别在长江南支南门至新河水域、北港水域和圆沙至九段沙水域设置调查断面,对三峡蓄水后(2003~2011年)长江口凤鲚汛期生物学特征、渔汛特征及捕捞量进行了持续调查,并将之与蓄水前(1997~2002年)调查数据进行了对比研究。调查期内凤鲚汛期绝对怀卵量变幅为3404~26850粒,平均为11554粒;相对怀卵量变幅为347~1582粒/g,平均为783粒/g;卵径变幅为053~106mm,平均为078mm。凤鲚全长变幅为139~155mm,平均为146mm;体长变幅为123~137mm,平均为129mm;体重变幅为120~158g,平均为136g;丰满度系数变幅为0387~0466,平均为0442。2003~2011年凤鲚全长小于140mm的个体所占比例均值为3691%,140~180mm的个体占比为5706%;体重小于12g的个体占比为3957%,12~20g的个体占比为4534%。长江口凤鲚渔汛出现时水温通常介于17℃~20℃,5月中下旬至6月中旬为旺汛期,各年5月捕捞量占比变幅为3059%~8376%,平均为6117%。调查期间长江口凤鲚汛期捕捞船数量变幅为63~278艘,平均为141艘;单船全汛捕捞量变幅为3679~50235kg,平均为24412kg;汛期总捕捞量变幅为232~12569t,平均为4223t。三峡蓄水后长江口凤鲚渔获规格和捕捞量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与历史记录相比,其资源几近枯竭,捕捞价值基本丧失。建议立即对凤鲚实施禁捕,并尽快建立繁殖场和越冬场保护区。 %U http://yangtzebasin.whlib.ac.cn/CN/abstract/abstract1050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