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四种蜚蠊的呼吸信号特征比较 %A 姚青 %A 赵若琼 %A 沈佐锐 %J 昆虫学报 %P 154-159 %D 2006 %X 在20℃下,利用CO2红外分析仪采集了美洲大蠊Periplanetaamericana、褐斑大蠊P.brunnea、澳洲大蠊P.australasiae和德国小蠊Blattellagermanica的呼吸信号。结果表明,它们均具有典型的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discontinuousgasexchangecycle,DGC)呼吸模式,且一个DGC可分为爆发间期和爆发期2个阶段。4种蜚蠊雄性成虫DGC的特征各异:美洲大蠊完成一个DGC周期平均约需24.55min,明显长于褐斑大蠊(11.67min)和澳洲大蠊(10.75min),德国小蠊周期最短,仅为4.41min;对于爆发间期历时在整个DGC历时所占的比例,美洲大蠊最大,平均为57%,德国小蠊次之,为48%,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比较接近,分别为37%和36%。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速率最大,而另外3种蜚蠊的差异不明显。4种蜚蠊爆发期CO2释放体积均随DGC历时增加而增加,美洲大蠊和德国小蠊单位体重的CO2平均释放率随DGC历时增加而减少,在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中它们关系不明显。美洲大蠊、褐斑大蠊和澳洲大蠊CO2平均释放率和爆发期CO2释放体积与体重呈正相关,在德国小蠊中关系不明显;4种蜚蠊DGC各阶段历时和DGC频率与它们体重的关系均不明显。 %K 蜚蠊 %K 呼吸信号 %K 不连续气体交换循环 %K 特征分析 %U http://www.insect.org.cn/CN/abstract/abstract871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