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利用AMMI模型进行寒地水稻品质分析 %A 郑桂萍 %A 蔡永盛 %A 赵洋 %A 李丹丹 %A 郑悦 %A 潘世驹 %A 刘丽华 %J 核农学报 %P 296-303 %D 2015 %R 10.11869/j.issn.100-8551.2015.02.0296 %X 为探明各试验区的判别力、评价不同品种稻米品质的生态适应性,利用AMMI模型(主效可加互作可乘模型)对黑龙江省6个生态区种植的7个水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和试点判别力分析。结果表明,对整精米率总变异起作用的顺序为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环境,碾磨品质以龙粳23、东农425和中龙稻1号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较好且整精米率较高;试验中对蛋白质和食味总变异起作用的顺序为环境>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基因型,食味品质以龙粳21和松粳12在不同生态区的稳定性好、龙粳23稳定性中等,且食味评分较高;龙粳23碾磨和食味品质均较高且稳定性较好,是适应性好的优良品种。牡丹江和查哈阳试点易于对品种的整精米率做出判断:牡丹江和创业对食味品质的判别力强;查哈阳和五常对食味品质的判别力较弱。牡丹江种植品种的食味评分最高,创业种植品种的食味评分较低,结果表明,牡丹江更适于优质品种的筛选和栽培。东农425在牡丹江、龙稻5在查哈阳、龙粳21在五常、松粳12在创业的整精米率方面表现出最佳适应性;中龙稻1号在牡丹江、龙粳23在创业、龙粳24在桦川、东农425在查哈阳的食味评分方面均表现出最佳的适应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水稻品质改良的亲本选择提供依据。 %K AMMI模型 %K 稻米品质 %K 基因型与环境互作 %K 稳定性 %K 判别力 %U http://www.hnxb.org/CN/abstract/abstract1162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