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诊断分析技术在山西强降雪预报中的应用 %A 赵桂香 %J 高原气象 %P 838-847 %D 2014 %R 10.7522/j.issn.1000-0534.2012.00199 %X 利用常规探测资料和诊断分析方法,对2009年11月9-12日山西大范围持续强降雪天气过程进行了综合分析。结果表明:(1)500hPa阻塞形势和低空低涡切变线稳定维持,700hPa西南急流、850hPa偏东急流、850hPa和925hPa强偏东北气流等三支强气流稳定维持,地面回流形势与河套倒槽共同强烈发展并稳定维持,是造成此次大范围持续强降雪的重要原因。(2)强降雪出现前,低层中纬度持续有暖湿空气向山西地区输送,暖湿中心强度持续增强;从其水平结构变化看,可将此次过程分为锢囚降雪、回流降雪、暖倒槽降雪和持续降温四个阶段,各个阶段降雪特点不同。(3)强降雪区上空垂直热力结构为上冷、中暖、下冷,低层冷平流强度为普通暴雪的3倍;对流层中低层持续存在对流性不稳定,不稳定区内存在空气辐散,且持续有暖湿平流输入,导致对流性不稳定及其降水不断增强。(4)此次强降雪天气过程中,山西上空大气可降水量累计达到35~88mm;随着低层和近地层风场的加强和辐合,大气可降水量不断增加,强降雪也呈现持续增加的趋势。(5)强降雪前及整个强降雪期间,强降雪区上空300hPa以下为水汽散度通量正值区,其强度在500~600hPa达到最强,且强度为普通暴雪的6倍,而高层和低层均存在弱的辐散。 %K 强降雪 %K 对流性不稳定 %K 大气可降水量 %K 水汽散度通量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3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