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的一次东移高原低涡强降水过程分析 %A 黄楚惠 %A 李国平 %J 高原气象 %P 319-326 %D 2009 %X 利用NCEP1°×1°再分析资料以及常规观测的地面和高空资料,应用螺旋度和非地转湿Q矢量原理,对2000年7月9~15日一例东移高原低涡产生强降水过程进行了天气动力学诊断分析。结果表明:500hPaz-螺旋度水平分布对低涡中心的移动、降水落区和强降水中心的分布具有较好指示性,强降水中心发生在500hPaz-螺旋度梯度值最大的区域。z-螺旋度分布能较好地反映暴雨发生时大气的动力学特征,暴雨区上空,高层负涡度辐散与低层正涡度辐合相配合,是触发暴雨的动力机制。相对螺旋度更能全面地反映降水落区及降水中心分布情况,并对未来6h后的降水落区及走向具有较好的预报性,强降水中心发生在相对螺旋度正、负中心连线梯度最大值的正值一侧。低层非地转湿Q矢量散度的辐合区与降水区相对应,辐合中心与强降水中心基本吻合,是降水落区定性诊断分析的有力工具;湿Q矢量散度的垂直分布对未来6h降水的落区和移动预报提供了很好的参考信息。 %K 高原低涡 %K 诊断分析 %K 螺旋度 %K 非地转湿Q矢量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294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