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一次由“列车效应”引发的梅雨锋暴雨研究 %A 孙素琴 %A 郑婧 %A 支树林 %A 许爱华 %A 陈云辉 %A 盛志军 %A 于爱兵 %J 高原气象 %P 190-201 %D 2015 %R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46 %X 利用Micaps软件系统、多普勒雷达和NCEP1°×1°再分析等资料,对2011年6月14日江西北部地区一次超历史极值的短时强降水过程的天气尺度系统和中小尺度系统及其两者关系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南支槽移动缓慢、中层干冷空气入侵、强盛的西南急流、高低空急流耦合及地面辐合线维持是造成此次极端降水的主要影响系统.反射率因子表现为低质心、垂直发展旺盛、高效率的强回波连续经过同一地区;同时,回波具有明显的后向传播特征和热带降水回波特点;径向速度表现出锋面过境特征,"牛眼"结构表明了低空西南气流较强.当暖湿急流输送方向与地面辐合线平行时,孟加拉湾的水汽被低槽前西南气流源源不断地输送到辐合线上空,使辐合线稳定、维持或发展.干冷气流入侵有利于对流单体的产生;大风速区和辐合区的发展有利于中小尺度对流单体及其次级垂直环流的维持、发展,且这些次级环流规则排列,从而"列车效应"得以维持.有组织的多单体风暴活动、地面静止锋及其附近多条中尺度地面辐合线长时间维持,是形成"列车效应"的主要原因;降水回波处于东北—西南向的高能舌北侧移动,江西东北部特殊的地形作用促使"列车效应"形成和维持. %K 强降水 %K 列车效应 %K 辐合区 %K 地面辐合线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365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