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基于不间断闪电波形采集的一次皖北雷暴负地闪特征观测 %A 许维伟 %A 李在光 %A 祝宝友 %A 马明 %J 高原气象 %P 850-862 %D 2015 %R 10.7522/j.issn.1000-0534.2013.00198 %X 利用具有不间断信号记录能力系统记录的闪电波形资料,借助人工识别判定各次地闪的回击过程,研究了2012年7月9日发生在安徽淮北地区一次夏季雷暴过程的连续负地闪活动特征.该次雷暴3141次负地闪中,单回击地闪占15.5%,最大回击次数为18次,每次地闪平均回击次数为4.2次;在整个雷暴期间,单回击地闪比例和每次地闪平均回击次数存在显著的大小变化.负地闪过程平均持续时间为363.7ms,相邻回击间隔时间的几何平均为75.3ms,雷暴成熟期的回击间隔明显小于其它阶段.总体上后继回击强度远弱于首次回击,10031例后继回击与首次回击峰值强度之比几何平均为0.49,但是强于首次回击的后继回击过程并不罕见,34.8%的多回击地闪至少有一次后继回击强度大于首次回击,全部后继回击中有19.7%的强度超过首次回击.后继回击强度和回击间隔呈明显的随回击序号的系统性变化特征.约有38.6%的负地闪伴随可辨的双极性脉冲活动,该脉冲活动与首次回击之间的时间间隔几何平均为23.2ms. %K 地闪特征 %K 回击次数 %K 回击间隔 %K 初始击穿 %K 不间断采集系统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37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