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61-2010年吉林不同类型暴雪天气气候特征 %A 王晓明 %A 孙妍 %A 云天 %A 孙鸿雁 %A 纪玲玲 %A 倪慧 %J 高原气象 %P 1139-1148 %D 2015 %R 10.7522/j.issn.1000-0534.2014.00008 %X 利用1961-2010年冬季(当年10月至次年3月)吉林逐日降水资料,统计分析了不同类型暴雪的时间演变规律、地域分布特征、地形对暴雪的影响,以及暴雪的影响系统及高空地面系统配置情况。结果表明,吉林暴雪在时间分布上具有较大的年际变率和明显的阶段性变化特征,暴雪的年际、年代际变化趋势与冬季气温变化趋势一致。暴雪主要发生在秋末冬初(10月、11月)和冬末春初(3月)。区域和大范围Ⅰ型暴雪3月最多,Ⅱ型暴雪10月最多。暴雪的空间分布差异较大,地域特征明显,天气系统与长白山山脉的共同作用,使暴雪分布在长白山山脉的迎风坡,且山区明显多于大兴安岭的背风坡和平原地区。暴雪的高空影响系统以高空槽居首,冷涡次之,切变最少;受高空槽影响时,局地暴雪地面系统以低压倒槽为最多,区域和大范围暴雪则以华北及江淮气旋为最多;受高空冷涡影响时,局地暴雪的地面系统以蒙古气旋居首,区域和大范围暴雪则以低压倒槽最多。就地面系统而言,区域以上的Ⅰ型暴雪以华北气旋最多,Ⅱ型暴雪则以蒙古气旋最多。 %K Ⅰ型暴雪 %K Ⅱ型暴雪 %K 气候学特征 %K 影响系统 %K 地形影响 %U http://gyqx.westgis.ac.cn/CN/abstract/abstract375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