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晋东南沁水盆地石炭纪和二叠纪岩相古地理及聚煤作用研究 %A 邵龙义 %A 肖正辉 %A 罗文林 %A 何志平 %A 刘永福 %A 张鹏飞 %J 古地理学报 %P 43-52 %D 2006 %R 10.7605/gdlxb.2006.01.005 %X ?晋东南沁水盆地是目前我国进行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地区之一,煤层气储层主要分布在石炭系和二叠系,其厚度明显受沉积古地理控制。本文通过对露头及钻井剖面的岩石学和沉积相研究,对该区主要含煤岩系—山西组和太原组进行了岩相古地理和煤储层聚集控制因素分析。太原组以石灰岩、铝土质泥岩、粉砂岩、粉砂质泥岩及砂岩为主,厚度44.90~193.48m,含多层可采煤层,总厚度0~16.89m,平均7.19m。在太原组沉积期,研究区北部发育下三角洲平原相,煤层相对较厚,中部和南部为泻湖相,煤层相对较薄,东南角主要为滨外碳酸盐陆棚相,在晋城一带障壁砂坝相分布区,煤层亦较厚;山西组以砂岩、粉砂岩、泥岩为主,石灰岩仅在局部地区见到,该组厚18.60~213.25m,含可采煤层1~2层,总厚度0~10.0m,平均4.20m,在山西组沉积期,北部以下三角洲平原分流河道相为主,中部和南部以分流间湾相为主,东南部则以河口砂坝相为主,厚煤带都位于中部和南部的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总之,太原组富煤地带多与砂岩富集带相吻合,位于北部下三角洲平原和南部障壁砂坝地区,而山西组厚煤带大都位于南部三角洲分流间湾地区。 %U http://www.gdlxb.org/CN/abstract/abstract8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