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珠江三角洲PRD05孔的高分辨率介形类记录与晚第四纪古环境重建* %A 刘春莲 %A Franz %A T %A Fürsich %A 董艺辛 %A 车晓光 %A 陈亮 %A 庄畅 %J 古地理学报 %P 313-322 %D 2008 %R 10.7605/gdlxb.2008.03.011 %X 对珠江三角洲西江河口附近PRD05孔(113°11′02″E,22°31′24″N)的岩性和介形类的高分辨率分析表明,受海平面变化和河流作用的影响,研究区晚第四纪经历了多次环境变化。26600\{aBP\}以前为河流环境,底部为河道沙砾沉积,随后水动力条件减弱,发育河漫滩沉积。26600—13400\{aBP\}前期发育泛滥平原相沉积,后期受末次冰期的影响,本区暴露地表遭受风化剥蚀,泛滥平原相沉积的上部风化成杂色黏土。珠江口地区冰后期海侵应开始于约13400\{aBP\}。13400—9000\{aBP\}为海侵初期,本区形成沼泽相沉积。9000—4850\{aBP\}为全新世大海侵时期,本区为持续的河口海湾环境,发育以海相—半咸水型为主的介形类动物群,发生了3次小规模的海平面波动,导致水体条件发生变化,从而影响了介形类动物群的组成和丰度。最大海侵发生于7500—7140\{aBP\}之间,PRD05孔主要介形类属种的丰度在这一阶段达到全新世最大值。4850\{aBP\}以来为持续海退期,河流作用增强,本区逐渐转变为上三角洲平原环境。 %K 珠江三角洲 %K 介形类 %K 高分辨率 %K 晚第四纪 %K 古环境 %U http://www.gdlxb.org/CN/abstract/abstract910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