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成岩作用及成岩相 %A 郑庆华 %A 柳益群 %J 地球科学进展 %P 78-90 %D 2015 %R 10.11867/j.issn.1001-8166.2015.01.0078 %X 鄂尔多斯盆地华庆地区延长组长4+5致密油层储量潜力巨大,但储层成岩作用研究较为薄弱,相对高孔高渗储层成因机理和分布规律不清,严重制约着该区长4+5的勘探开发进程。通过常规薄片、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电子探针、阴极发光、显微荧光、X-射线衍射、流体包裹体、高压压汞和常规物性等测试方法,对华庆地区的长4+5储层成岩作用、成岩相及物性特征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长4+5主要处于中成岩阶段A期,铁方解石、石英及高岭石的胶结作用是造成储层低孔特低渗的根本原因;绿泥石膜胶结作用和早期油的充注有效保护了储层孔隙,抑制了机械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长石碎屑的溶蚀作用有利于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形成。主要划分出绿泥石膜胶结残余粒间孔相、机械压实相、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和碳酸盐胶结相4类成岩相,其中绿泥石膜胶结─长石溶蚀相为相对高孔高渗储层发育区,一般面孔率大于6.0%,孔隙度大于16.0%,渗透率大于1.30×10-3μm2,主要分布在半深湖线附近且位于主砂带的水下分流河道微相和滑塌浊积水道微相砂体中部。综合研究表明,沉积作用和成岩作用共同控制着相对高孔高渗储层的分布。 %K 致密储层 %K 成岩作用 %K 成岩相 %K 相对高孔高渗储层 %K 鄂尔多斯盆地 %U http://www.adearth.ac.cn/CN/abstract/abstract1134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