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黄渤海有机碳的分布特征及收支评估研究 %A 刘军 %A 于志刚 %A 臧家业 %A 孙涛 %A 赵晨英 %A 冉祥滨 %J 地球科学进展 %P 564-578 %D 2015 %R 10.11867/j.issn.1001-8166.2015.05.564 %X 陆架边缘海是陆海相互作用研究中最为关键的区域,也是全球重要的碳储库,在区域物质循环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基于2012年5月和11月对黄渤海海域的综合调查,对该海域水体和沉积物中有机碳的含量与分布进行了分析,并结合相关文献资料对黄渤海有机碳的收支进行了估算。主要结论为黄渤海溶解有机碳和颗粒有机碳均呈近岸河口区域高、离岸低的分布趋势;有机碳的组成以溶解有机碳为主,颗粒有机碳由海洋自生的有机碳和陆地来源的有机碳组成;黄渤海沉积物有机碳高值区主要分布在河口和泥质区,其组成也是由海洋自生和陆源混合而成,其中渤海以陆源为主,而黄海以海源为主。黄渤海有机碳收支评估表明,有机碳的主要来源为初级生产力产生的有机物,其贡献为(6760±971)×104t/a,占有机碳输入总量的(74±10)%,沉积物再悬浮的通量为(884±200)×104t/a,东海向黄海输入的通量为(679±107)×104t/a,河流及陆源输入的通量为(643±63)×104t/a,大气干湿沉降的通量为(141±39)×104t/a,其贡献分别占有机碳输入总量的(10±2.2)%,(7.5±1.2)%,(7.0±0.7)%和(1.5±0.4)%;黄渤海有机碳的主要支出为呼吸消耗,其贡献为(5190±746)×104t/a,占有机碳输出总量的(57±8.2)%,黄海向东海输出的通量为(2150±370)×104t/a,有机碳沉积通量为(1030±225)×104t/a,有机碳降解通量为(737±191)×104t/a,其贡献分别占有机碳输出总量的(24±4.1)%,(11±2.5)%和(8.0±2.1)%。有机碳收支评估表明黄渤海有机碳以海洋自生来源为主,且具有潜在碳的“汇”的特性,水体中外源输入和海洋自生有机碳的(1.6±0.3)%埋藏于该海域内。 %K 黄渤海 %K 有机碳 %K 分布特征 %K 收支 %U http://www.adearth.ac.cn/CN/abstract/abstract1138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