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泥炭记录的晚全新世大气铅沉降及其环境意义 %A 赵红艳 %A 杨倩楠 %A 王爱霞 %A 常帅 %A 杨露 %J 地理科学 %P 1014-1020 %D 2015 %X 选择长白山地区2种不同类型的泥炭沼泽,进行了典型剖面的大气铅沉降研究。植物残体和泥炭性质表明老白山泥炭地已经发育到贫营养阶段,而大桥泥炭地还处于富营养状态。两地泥炭记录的总铅含量和沉降速率与中国其他地区在同一个数量级上。老白山泥炭记录的大气铅在总铅中占主导地位,大气铅与富集因子呈明显的正相关(r=0.874,n=16,p<0.01),且在16世纪中叶、18世纪初和20世纪出现峰值。大桥泥炭记录的铅可能存在再迁移和再沉降现象,但是相对较弱,因此,它也可以被用来重建当时的大气沉降。 %K 大气沉降 %K 铅污染 %K 贫营养泥炭 %K 富营养 %K 小冰期 %U http://geoscien.neigae.ac.cn/CN/abstract/abstract1192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