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49年以来兰州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及其机制 %A 杨永春 %A 伍俊辉 %A 杨晓娟 %A 侯利 %A 李志勇 %A 向发敏 %J 地理学报 %P 189-201 %D 2009 %R 10.11821/xb200902006 %X 构建了计划经济体制和中国转型期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分布理论模型,并以兰州市为例进行了实证。利用高精度卫星影象和大规模实地调查方法获取数据,采用GIS手段和数理统计方法,利用建筑高度指标,分区、分行业对兰州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采用资本存量增量(或增长率)/建成区面积增量(或增长率)的指标衡量资本角度的城市紧凑化程度,研究了城市紧凑化变动过程。结果表明①中国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城市资本空间密度为缓慢波动下降或均衡分布规律,甚至出现上升趋势。转轨期(中国)城市资本空间密度由中心到外围的相应规律则居于两者之间,存在向市场经济空间模型靠近的趋势;②中国城市计划经济体制下的用地空间由中心到外围呈现商务→住宅→工业→农业的模式,而转轨期依然基本保留了此特征;③转轨期的建筑高度提高速度存在加速趋势,住宅、商业、办公等类建筑高度明显高于计划时期,其空间分布模型也更接近市场经济体制模型;④从资本视角审视,中国城市将更加紧凑化,且随时间的推移,城市资本密度空间变化曲线大致存在较为明显的“雁行波动上升式”规律。 %K 兰州市 %K 资本密度 %K 建筑容积率 %K 空间分布 %U http://www.geog.com.cn/CN/abstract/abstract1849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