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1900-2007年横断山区部分海洋型冰川变化 %A 李宗省 %A 何元庆 %A 王世金 %A 贾文雄 %A 和献中 %A 张宁宁 %A 朱国锋 %A 蒲焘 %A 杜建扩 %A 辛惠娟 %J 地理学报 %P 1319-1330 %D 2009 %R 10.11821/xb200911004 %X 横断山区7条海洋型冰川近百年进退速度变化呈现出以退缩为总趋势的阶段性变化,具体表现为20世纪初至1930s的冰川稳定,1930s-1960s的冰川后退,1970s-1980s的冰川稳定或减速后退,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的冰川后退,这与我国、北半球及横断山区同期的气候变化呈明显对应,展现出冷干阶段冰川稳定或前进、暖湿阶段后退的态势,但各冰川的变化幅度因纬度位置、坡向、冰川规模、局地环境等而存在明显差异。1982/83年大、小贡巴冰川、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消融水当量分别为2710mm、3139mm和5281mm,1990/91-97/98期间海螺沟冰川冰舌段的年均消融水当量为6157mm,比1982/83年增加了876mm。2002年夏季白水1号冰川的积雪消融量由于表碛覆盖较少表现出明显的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特征,平均消融水当量为1086.25mm,2008.9.19-10.13期间白水1号冰川物质平衡花竿的观测表明,花竿布设区域10月6号左右转入物质积累期,期间日均积累深为1cm,折合水当量5mm。 %K 横断山 %K 海洋型冰川 %K 冰面形 %U http://www.geog.com.cn/CN/abstract/abstract1842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