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 Journal Article %T 中国“四化”协调发展的区域格局及其影响因素 %A 李裕瑞 %A 王婧 %A 刘彦随 %A 龙花楼 %J 地理学报 %P 199-212 %D 2014 %R 10.11821/dlxb201402005 %X 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与农业现代化(简称“四化”)是促进城乡统筹和区域发展的现实需要与战略导向。本文着力构建综合评价指标体系以揭示我国地级区域四化协调发展的空间格局,借助空间计量经济模型探讨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因素,结合相关分析探讨四化协调指数与区域发展主要指标的关联关系,建立识别方法开展基于四化发展状态的问题区域识别研究。结果表明四化各自发展水平、综合指数、耦合度、协调度均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四化协调发展水平越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村发展水平越高,而城乡居民的收入差距和消费差距越低;社会经济、交通区位及自然地理类要素对四化协调状况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尤以农业和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及金融支持,以及大中型企业发展、道路基础设施建设、居民消费等因素对四化协调发展的影响更为稳健而积极;识别出四化发展存在若干问题的7类计145个地市,主要分布在中部传统农区、西南山地丘陵区和青藏高原区。在城乡转型发展新时期,推进四化协调发展既需要共性制度创新,还需要针对问题区域及其区域问题研制区域政策,有必要继续加大对农业农村的社会投资、财政投入与金融扶持力度,积极扩大内需,优化外向型经济发展战略,提升城镇投资和教育投资的效率。 %K 信息化 %K 城镇化 %K “四化”协调 %K 问题区域 %K 工业化 %K 农业现代化 %K 空间格局 %K 影响因素 %U http://www.geog.com.cn/CN/abstract/abstract21930.shtml